所以为什么要写带娃主题的博客呢

…… 所以编辑同志跟我讲话,说‘老板都决定了,你来写点育儿的稿子’,我说另请高明吧。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理工男,游戏宅,怎么写得了带娃心得了呢?但是,编辑同志讲‘老板已经决定了’,后来我就念了两首诗,叫‘(哭腔)我说我不签,你偏叫我签’,所以我就开始写这个博客。

以上是玩笑话。

当然了其实以下基本上也是玩笑话。

好吧我和大家摊牌吧,这个博客大部分更新应该基本都是玩笑话为主,偶尔穿插一点带娃心得来润滑。

我最擅长的不是带娃也不是写代码,而是用俏皮话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懒惰和怯懦。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个博客的时候,时刻把这条纲领放在心头。

如果在我胡说八道的时候,恰巧命中了您熟悉的领域,使您心中涌出 “这他妈啥,博主懂不懂啊这,他这信口胡说的吧” 这种心情的时候,请坚定信念,不要怀疑自己。博主大概率就是在信口胡说。

所以严肃地说,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博客呢?

当然首先是因为写这玩意超爽超解压

经常在知乎吹水的诸位应该都知道,在一本正经的问题下面抖机灵,从来都是超爽的。如果抖点机灵的同时再讲了点知识,然后结尾的时候又抖了一次机灵,那这种爽快度真的是地上难寻。但是这种好问题并不是经常有的,而且随着 “如何看待 XX / 如果吃一勺 OO 会怎样 / 某某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这种问题的总数的增加,找到一个有机灵可抖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了。所以不妨换个思路,开个博客,自己竖稻草人靶子自己喷,先开枪,再画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岂不美哉?

你说的我都懂,但是为什么要写带娃呢?

因为这个话题很难被揪住痛脚 —— 和知识类博客不同,带娃技巧这种玩意几乎是不可证伪的。

众所周知,如果跟着某个带娃指南带娃 —— 甭管是书还是公众号还是抖音小视频还是在线课程 —— 带好了,那是带娃指南的功劳。没带好,那是因为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带娃方法 / 家长太教条没有根据自己孩子的状况来变通 / 家长根据自己的孩子做了过多的变通以至于扭曲了本意 / 反正方法是好的是你们执行的人不对”。

而且带娃这种事儿不是科学实验,在多少还有点人道的世界里,变量控制起来就是噩梦。不能设对照组,不能定量分析,实验对象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和成长。能看到的最多的科学证据们基本上只有 “他们随访并跟踪了一百六十对双胞胎…… 并找到了…… 的相关性。”

我怎么能证明孩子慢慢拥有了某种新的素质,是因为我跟着育儿指南教出来的,而不是孩子随着时间变化自己领悟的呢?证明不了。我怎么证明育儿指南不在我的孩子身上起作用,是育儿指南而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呢?证明不了。公鸡打鸣了太阳才出来,不打了或者村里一只鸡都没有了,嗨你猜怎么着今儿个阴天,验证了验证了啊朋友们。

孩子是一种会随着时间推移一点点自己变好的生物。他们会从身边的环境中学习,自我反省和提高,最后成为和你我一样的人 —— 即使家长什么都不做,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健康善良的普通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做的种种努力,究竟哪些可以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哪些基本没用,哪些甚至其实会起反作用,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或者改编一句广告界的老话:“我花在育儿上的钱有八成浪费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八成。”

这对于广大家长来说基本上就是噩梦,但是却是广大早教机构 / 育儿机构 / 儿童编程 / 少年宫心算比特币培训班 / 和我这样的计划写育儿博客的人的福音。我们怎么折腾,都没有人能提出得了有力而科学的反驳 —— 不服你双盲实验呀,谁主张谁举证,你来呀你来呀。

这世上允许你逮着了放开了喷但是却不会被人有力反诘的热门话题不多了啊朋友们。

而且很多半懂不懂的经验和知识,只有写出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错误,才能发现缺失的数据,不准确的推论。众所周知,“我其实心里知道但是说不明白” 的知识,并没有真的掌握 —— 所以要知道自己掌握了没有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个人说一遍看看。

而这事儿又不能找朋友。朋友只会捧哏,哎王哥你说的可太对了。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王哥你干脆开个公众号吧,肯定比市面上那些个只会骗钱的强多了。王哥你这个放那付费阅读我愿意出五块钱!(当然你让他一口气读五篇然后请你吃饭,他肯定是断然不乐意的)

您看看,和这样的人交流是不可能有提高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把自己粗浅,愚昧,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一方面自己可以边写边反思,另一方面如果恰巧某个读者运气不好,找到这儿来了,帮我看看,给我骂骂醒,也是收获。

程序员那边有一种找 bug 的方法就和这种思路很相似:找不到问题的时候,就在桌子上放一只小黄鸭,把小黄鸭当作真人来讲述代码的思路,架构和理念,通常说着说着,开发者就会明白问题在哪儿了。人称小黄鸭调试法。

那么谢谢各位不小心点进来的小黄鸭老师们的收看。咱们下期再见。我尽量试着争取不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